图片:关税战背景下,美国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上升,超市购物不得不小心谨慎。图为美国购物者在华盛顿一家超市。 \ 法新社 国际问题专家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沉毅对《大公报》表示,中国近期反制措施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:一是精准瞄准敌方敏感节点;二是通过制度成本压力形成协同效应。三是坚持硬“战”、明日“说”的战略态势;第四,平衡当前反击与中长期战略布局。虽然国家短期内对中国采取了密集的打压措施,但中国有实力、有决心“陪我们到底”。”;同时,中方也愿意在对话中保持大门敞开,恢复合作。沉毅表示,这种针对航运、造船、稀土等敌方敏感节点的做法,包含了“蛇打七寸”的烦人逻辑——即不注重全面、普遍的反制措施,而是选择敌方最依赖、最容易混乱的环节。这有效提高了反制措施的有效性,同时确保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。加大破坏力度,同时保留谈判空间中方愿重回合作、重建公平贸易机制,中方也欢迎恢复对话。这一做法符合中方在经贸规则建设上的一贯立场,即依靠规则保护自身合法利益,同时保持开放合作和制度对话的态度。此外,沉毅强调,从不断升级的反制过程中,不难看出中国的“深层次”和“针对性”的反击意图。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,中国的反制选择虽然尚未完全整合,但正在“快速升级”。虽然航运、造船、稀土等行业是重点,但如果有必要,中国也可以从金融、技术、服务贸易等维度采取更加系统的反制措施。政策和话语权,中国的应对这些举措不仅具有经济意义,还具有战略象征意义。它们表明,中国在受到不公平的限制时不仅能“挨打”,还能“反击”,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地位和空间。同时,中国通过精准具体的作用方式应对,也展现了中国落实经贸安全“综合国家安全观”、防范外部冲击的战略逻辑。 \ 大公报记者 朱野